2014年6月22日 星期日

智慧型資產配置-讀後感


這本書也是經典名著"投資金律"的作者William Bernstein,以醫生為職業用實事求是的角度來分析為什麼投資人需要資產配置以及如何實行。書中開頭用了一個很有趣的例子來當作貫穿全文的要旨,佛瑞德叔叔的擲銅板,假設幫佛瑞德叔叔工作30年,每一年年底他都會幫你存5000當退休金,另外在提供兩個選項:

  1. 把所有退休金放入年利率2%的定存
  2. 叔叔會透過擲銅版的方式,如果出現人頭就在退休戶頭賺了30%的投資,如果出現反面就賠10%的投資

選項一的預期報酬可以透過計算方式得知,年投資報酬率為 2%時,每月投資的金額5,000,經過 30年,最後資產為 2,434,085元,如果算入通貨膨脹的話基本上是縮水的。
反過來看選項二的平均報酬率應為 = 1.3*0.9 = 1.17,基本上如果每年平均50%的機率賺3成或陪1成,兩年下來也是會有17%的報酬率產生,直覺上來說選項二基本上是超級好的條件吧?

但是有趣的銅版的結果會對終值有十分大的影響,如果連翻16個人頭然後19個背面最後會落後,如果連續擲了27個背面然後接著8個人頭卻是領先選項一。以上這個例子有沒有聯想到什麼情境呢?個擲銅板的過程就是類似於投資的風險,投資必然有風險,高報酬伴隨著高風險,反之亦然。但是由上述選項二的條件來看,報酬率是好的難以拒絕,但是仍然有可觀的系統風險產生。

如果把退休帳戶分為兩組,每兩組都分開擲骰子呢?
直覺上來看似乎擲骰子一次就讓人心驚膽顫了,何況兩次,但是透過分開帳戶擲骰子的結果系統風險居然可以戲劇化的下降。分開帳戶的雛型就是所謂的資產配置。把資產配置在相異的兩個標的上,會大幅降低風險的產生(兩次擲骰子的結果並沒有相依性的關係),這也就是作者的論點,績效的產生並非來自選擇一次的投資標的,而是資產配置的行為,來找到最適合的效率前緣(投資組合在一定的風險比率下相對可以得到的報酬),有點讓我聯想到經濟學上所謂的效益曲線,而且所謂最好的投資組合會無可避免加入一些高風險的資產,就算是追求最安全的資產配置也是。

以上這些觀念都在書中得到了了很好的印證。除了配置完整之外也要透過在平衡的方式賣掉一些表現好的資產,並且買入一些正在下跌的資產,這些行為似乎違反了投資上的直覺,也要有和市場對著走的勇氣,但是長期來說,使用這種投資方式還是有很高的機會可以獲利,前提是使用指數型基金投資整個長期市場走向。

雖然書中的一些數學計算是稍嫌艱深了一點,但是書中所傳達的觀念很有幫助,文筆幽默而且邏輯清楚,是一本關於資產配置的佳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